武鸣(南宁市下辖县)

 2023-06-19  阅读 363  评论 0

摘要:武鸣区古称"武缘县",1912年更名为武鸣县,2015年撤县设区,设立南宁市武鸣区,成为南宁最大城区。武鸣,意为"以武而鸣于天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是首府南宁市的市辖区,史有"首善之县"美誉。介于北纬22°59′58″~23°33′16″,东经107°49′26″~108°37′22″之间

武鸣区古称"武缘县",1912年更名为武鸣县,2015年撤县设区,设立南宁市武鸣区,成为南宁最大城区。武鸣,意为"以武而鸣于天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是首府南宁市的市辖区,史有"首善之县"美誉。介于北纬22°59′58″~23°33′16″,东经107°49′26″~108°37′22″之间。东与上林县、宾阳县交界,西邻平果县、隆安县,南靠南宁市兴宁区、西乡塘区,北连马山县,东西最大横距11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7公里。城西毗邻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南宁市政直接管辖、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推进工业化丶城镇化的核心区域 县区开发区世界五百强和GDP之首)毗邻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人均水平位居广西前列。给武鸣经济高速发展,是南宁市打造首善之区的核心地区。南宁市正在邀请国内外的规划设计单位根据南宁的发展定位来科学规划武鸣,并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理念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把武鸣打造成南宁市的副中心城市。武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壮语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被誉为"中国壮乡", 每年在武鸣县城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武鸣县荣获2014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

武鸣

市辖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南宁市北部

3378平方公里

城厢镇、双桥镇、罗波镇、两江镇等13个镇

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兴武大道245号

0771

530100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伊岭岩、大明山、花花大世界、罗波潭等

广西吉航东盟通用机场(南宁东盟经开区内)、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南宁站、南宁东站

桂A

武鸣区

Wuming

武缘县

66.90亿元(2006年)

南宁 马山 百色 上林

68.66万人(2009)

壮语、府城军话、横塘话、新民话

陆荣廷、陆兵等

猪脚粉、柠檬鸭

制药 制糖 造纸 烟草

德国德固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

450122

历史沿革

武鸣县

2000年,武鸣县辖11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30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厢镇51699城东镇52509太平镇29042双桥镇51273宁武镇34785锣圩镇42036仙湖镇33654府城镇50840陆斡镇53455两江镇36853罗波镇31393上江乡6140甘圩乡21177玉泉乡13374灵马乡34489马头乡22140华侨投资区虚拟镇33054东风农场虚拟镇5172

2002年,武鸣县辖14个镇,2个乡。总人口64.71万,其中农村人口53.91万。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32个,共56.25万人,其中壮族人口56.08万人,占86.66%。

2003年,武鸣县辖14个镇、2个乡:城厢镇、城东镇、两江镇、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太平镇、双桥镇、甘圩镇、宁武镇、锣圩镇、仙湖镇、府城镇、灵马镇、上江乡、玉泉乡;以及南宁伊岭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年末总人口64.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55万人。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32个,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66%。

城厢镇位于县境中偏南部,为县政府驻地,镇政府设在城南灵泉路北侧,距南宁市区37千米。面积43.58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4个村委会,共30个自然屯、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21003户,总人口55725人。其中,农业2820户、11388人,非农业18183户、44337人。辖建设街、解放街、和平街、灵水、渡头、标营6个居委会;五海、灵源、大皇后、濑琶4个村委会。

城东镇位于县境中部,镇政府驻县城农坛路新解放街,距南宁市区37千米。面积204.47平方千米。2003年,辖2个社区、17个村委会,共115个自然屯、21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1260户,总人口39202人。其中,农业10206户、37313人,非农业1054户、1889人。辖新兴、红岭2个居委会;九联、九里、六联、共和、翠英、香泉、联兴、文合、大梁、大同、合旗、马香、邓广、从广、夏黄、平等、串钱17个村委会。

太平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临宾阳县,南与邕宁县毗邻,西连双桥镇,北接罗波镇。镇政府驻林圩,距县城18千米。面积237平方千米。2003年,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共96个自然屯、1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9049户,总人口30794人。其中,农业8266户、29203人,非农业783户、1591人。辖文溪社区居委会;林琅、林绿、新联、凤阳、庆乐、文坛、葛阳、朱董8个村委会。

双桥镇位于县境南部,东邻太平镇,南与南宁市辖区接壤,西与宁武镇、甘圩镇交界,北与城厢镇毗邻;镇政府驻双桥圩,距县城6千米,距南宁31千米。面积196平方千米。2003年,辖1个社区、15个村委会,共128个自然屯、21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6191户,总人口52222人。其中,农业14898户、48409人,非农业1293户、3813人。辖双桥居委会;杨李、下渌、平陆、平福、平稳、孔镇、镇南、合美、跃进、腾翔、八桥、苏宫、造庆、伊岭、伏林15个村委会。

宁武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连双桥镇,南接甘圩镇,西与南宁市城北区双定镇和隆安县丁当镇交界,北与锣圩镇和南宁华侨投资区接壤。镇政府驻宁武圩(雄孟村),为近代历史名人陆荣廷的故里,距县城8千米。面积230平方千米。2003年,辖1个社区、13个村委会,共93个自然屯、184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0669户,总人口37093人。其中,农业9973户、35745人,非农业696户、1348人。辖雄孟社区居委会;张朗、长安、旧琴、伏唐、东王、华山、英烈、建丰、梁新、双卢、唐村、培桂、新甫13个村委会。

锣圩镇位于县境西部,东部紧靠南宁华侨投资区,南部邻近宁武镇、隆安县丁当镇,西部与玉泉乡交界,北部同灵马镇、仙湖镇接壤。20323省道公路贯穿中、北部。镇政府驻锣圩圩,距县城29千米。面积257平方千米。2003年,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共156个自然屯、289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3392户,总人口47475人。其中,农业11950户、44132人,非农业1442户、3343人。辖锣圩街居委会;大扬、英江、英圩、渌旺、高一、罗伏、淝阳、高二、仙山、双龙、旧圩、伏王、树合、群兴、林洋、岜勋、龙庆、板新18个村委会。

仙湖镇位于武鸣县西北部,东邻府城镇,北与灵马镇、马山县相接,西和锣圩镇交界,南与南宁华侨投资区、城东镇毗邻,镇政府驻仙湖街,距县城30千米。面积203平方千米。2003年,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159个自然屯、228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0302户,总人口39005人。其中,农业9219户、37493人,非农业1083户、1512人。辖中桥社区居委会;连才、三冬、六冬、绿雅、邓吉、清白、苏梁、那溪、邓柳、四育10个村委会。

府城镇位于县境北部,北接马山县,西通仙湖镇,东连陆斡镇、两江镇,南接东风农场,镇政府驻府城圩,距县城36千米。面积273平方千米。2003年,辖23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243个自然屯、32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4934户,总人口56781人。其中,农业13407户、52564人,非农业1527户、4217人。辖府城街居委会;西厢、四明、富良、文泉、六龙、福良、和平、永共、喜庆、进源、六韦、德灵、乐光、头塘、那化、寺圩、永合、新泉、大同、岜榄、陆杨、东江、启德23个村委会。

陆斡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毗罗波镇,西邻东风农场,南连城东镇,北与两江镇、府城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陆斡圩,距县城22千米。面积246平方千米。2003年,辖23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193个自然屯、35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6871户,总人口59599人。其中,农业14971户、57031人,非农业1900户、2568人。辖陆斡社区居委会;龙口、坡班、仁合、覃李、文桐、贵德、大榄、兴江、育秀、尚志、燕齐、双泉、二塘、联合、那羊、忠党、共济、桥北、覃外、覃内、包张、卢覃、桥东23个村委会。

两江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临大明山,南邻马头镇,西临小明山,北邻马山县古零镇,210国道由南至北穿境而过,镇政府驻两江圩,距县城43千米。面积199平方千米。2003年,辖14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130个自然屯、298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1773户,总人口41816人。其中,农业10860户、39876人,非农业905户、1940人。辖两江社区居委会;培群、云川、合耸、龙英、英俊、三联、四联、岭合、聚群、群英、福江、明山、公泉、汉安14个村委会。

罗波镇辖罗波社区居委会;凤林、旧陆翰、暮定、板欧、联新、石梁、梁彭、布凌、天马、西边、尚黄、四栋、坛李13个村委会。

灵马镇位于县境西部,与平果县、马山县、隆安县毗邻。20323国道、灵马到马山县周鹿镇两条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灵马圩,距县城50千米,是武鸣县主要汉族聚居区。面积194.8平方千米。2003年,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135个自然屯、184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9544户,人口总数42635人。其中,农业8870户、41497人,非农业674户、1138人。辖灵马社区居委会;坡江、方和、王桥、新龙、义龙、清水、腾村、那龙、坛昌、三合、良安、高楼、三民13个村委会。

甘圩镇位于县境南端,东连双桥镇,南接广西高峰林场,西邻南宁市城北区双定镇,北与宁武镇接壤。镇政府驻甘圩,距县城24千米,面积91平方千米。2003年,辖1个社区、4个村委会,共18个自然屯、8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5569户,总人口22142人。其中,农业5266户、21784人,非农业303户、358人。辖甘圩社区居委会;达洞、赖坡、唐黎、定黎4个村委会。

马头镇辖马头社区居委会;小陆、全曾、莫阳、清江、全苏、那堤、四明、玉元、灵坡、敬三、六户、荣庞12个村委会。

上江乡辖若太、同贵、均致、联桂4个村委会。

玉泉乡辖玉泉、三粟、那琅、培联、济力、弄七、清凤7个村委会。

2004年,武鸣县辖2个乡、14个镇,共198个村委会和20个社区、3415个村民小组、1770个自然屯,年末总人口646504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86.6%)。

2005年,撤销城东镇、上江乡、玉泉乡,分别并入城厢镇、太平镇、锣圩镇。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70号):

1、撤销城东镇建制,城东镇整体并入城厢镇,扩大城厢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城厢镇管辖灵源、五海、濑琶、大皇后、大同、大梁、九联、九里、六联、共和、翠英、香泉、联兴、文合、夏黄、合旗、马香、从广、邓广、平等、串钱等21个村和建设、和平、解放、灵水、渡头、标营、新兴、红岭等8个社区,总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建设社区。注:“武鸣县政府网站”该项调整内容为驻新兴社区(原城东镇政府大院)。

2、撤销上江乡建制,整体并入太平镇,扩大太平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太平镇管辖林渌、林琅、新联、凤阳、庆乐、文坛、葛阳、朱董、同贵、鄀太、均致、联桂等12个村和文溪社区,总面积365平方千米,人口3.84万人。太平镇人民政府驻文溪社区。

3、撤销玉泉乡建制,整体并入锣圩镇,扩大锣圩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锣圩镇管辖大杨、英江、英圩、渌旺、高一、高二、仙山、淝阳、罗伏、伏王、双龙、旧圩、群兴、树合、林洋、岜勋、龙庆、板新、三粟、那琅、玉泉、培联、济力、弄七、清风等25个村和锣圩社区,总面积383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锣圩镇人民政府驻锣圩社区。

2005年,武鸣县辖13个镇:城厢镇、两江镇、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太平镇、双桥镇、甘圩镇、宁武镇、锣圩镇、仙湖镇、府城镇、灵马镇。

行政区划

1990年,华侨农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更名为南宁华侨投资区。国有土地审批暂时由武鸣县管辖,其余行政部门国有事业机关南宁市直接管辖。

1996年,武鸣县辖11个镇、5个乡、1个国营华侨农场:城厢镇、城东镇、陆斡镇、锣圩镇、太平镇、双桥镇、宁武镇、仙湖镇、府城镇、两江镇、罗波镇、灵马乡、马头乡、甘圩乡、玉泉乡、上江乡、华侨农场。县政府驻城厢镇。

武鸣县

2000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甘圩、灵马、马头等3个乡改为镇建制,各乡改镇后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3年末,武鸣县辖14个镇、2个乡:城厢镇、城东镇、两江镇、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太平镇、双桥镇、甘圩镇、宁武镇、锣圩镇、仙湖镇、府城镇、灵马镇、上江乡、玉泉乡;以及武鸣伊岭经济技术开发园区。

2004年末,辖2个乡、14个镇,共198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3415个村民小组、1770个自然屯。

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城东镇建制,城东镇整体并入城厢镇,扩大城厢镇的管辖范围。撤销上江乡建制,整体并入太平镇,扩大太平镇的管辖范围。撤销玉泉乡建制,整体并入锣圩镇,扩大锣圩镇的管辖范围。至此,武鸣县辖13个镇:城厢镇、两江镇、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太平镇、双桥镇、甘圩镇、宁武镇、锣圩镇、仙湖镇、府城镇、灵马镇。

2005年9月,南宁华侨投资区国务院批准更名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划归南宁市政管辖,行政部 门国有事业机关南宁市直接管辖,或独立自行行使职能。国务院侨办、自治区政府、发改委提交草案批复建设独立发电站、广西首座数字化变电站、调水工程系统给落户企业发展得到保障,脱离县区的电网水利管辖,实行独立管辖。

2013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国务院批准国家级开发区划归南宁市政管辖。

2014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国务院批准更名国家级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归南宁市政管辖。

2015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决定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以原武鸣区的行政区域为武鸣区的行政区域,武鸣区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兴武大道245号。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辖区地层出露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分布较广,下奥陶统、白垩系次之。总厚度15158—17961米。东部大明山连绵高耸,峰峦重叠,山势雄伟,并延伸向东北、东南,朝着武鸣河谷呈扇状分布,构成环绕北、东、南三面的马蹄形高丘陵、山地。县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平原相间交错,呈小盆地。全县山地2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7%,平地702平方公里,占20.9%,丘陵213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298平方公里,占8.9%。

气候特征

武鸣县

武鸣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温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气温21.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6℃,极端最高气温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12.8℃;极端最低气温—0.8℃。自县西南向东北,常年温度递减1—2℃。大明山上和山脚温差达7—10℃。县境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南北差300—500毫米,东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涝、风、雹、冰、霜等灾害天气。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五海桥

武鸣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布:东北山区较多,西南丘陵平原较少。多年平均径流深600毫米左右。1981年,武鸣区水利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计算,武鸣区水资源按代表年P50%,水源蕴藏总量31.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27亿立方米、地下水产水量4.1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7.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44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1985年统计,人均占有水4070立方米;武鸣区耕地面积81.85万亩,亩均占有水2877立方米。武鸣区大小河流有138条,蓄能量35450千瓦,可开发2.3万千瓦,已开发6419.2千瓦。

矿产资源

武鸣区矿产有煤、铁、锰、铜、铅、锌、钨、锑、红锑、金、镍、钴、硫铁、钪、铝土、磷、石膏、重晶石、膨润土、水晶、钾长石、红铁氧、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种。其中钨、铜和锰矿比较丰富。

生物资源

植物

下渌村全景

区境木本植物包括乔、灌、果木,今初步掌握有100科、810种和变种。武鸣区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类有桫椤;二类有福建柏、海南粗榧、白豆杉、鹅掌楸、香木莲、紫茎、苏木、格木、小叶红豆、紫荆木;三类有海南五叶松、大明山松、长苞铁杉、穗花杉、半枫荷。

此外常见主要植物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39种;油料植物有八角、油桐、油茶、乌桕、山茶子;纤维类主要有苹婆、家麻树、钩树、桄榔、棕榈等5种,饮料类有楹树、杨梅、黑荆树、茶叶等4种;果类植物有龙眼、荔枝、乌榄、芒果等22种。药用植物有贯仲、狗脊、骨碎补、肉碎补、石苇、扁蓄、地枫皮等136种。观赏植物有茉莉、玫瑰、月季、兰菊、凤仙等26种。饲料植物有龙须草、芒、五节芒等21种。

动物

1976年调查,有42科65属83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类有熊猴、黑叶猴、蟒蛇;二类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旱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河麂、鬣羚、白鹇、原鸡、蛤蚧。此外,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哺乳类:山猪、野兔、狐狸、果子狸、野山羊、黄鼠狼、野猫、水獭、旱獭。昆虫类有蜂、蟋蟀、蜻蜓等8种。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31种,在起凤山太极洞中的地下水里,发现有世界罕见的无眼平鳅。贝类有河蚌、田螺、钉螺、河蚬。鸟类:啄木鸟、斑鸠、鹧鸪等13种。两栖和爬行类有青蛙、犁头蛙、蟾蜍、乌龟等13种。

人口民族

武鸣县城

民国4年(1915年)全县共有24547户,138551人。1950-1957年,1957年为325688人,比1950年288973人增长12.7%,年均增加5245人。1965年总人口达384816人,比民国4年(1915年)增长1.8倍,比民国20年增长1.2倍;比1950年增长33.2%,比1964年增加12672人。1966-1975年以年均增加10272.6人的速度发展。1990年与1954年相比,总户数增加96.7%;总人口增加1.01倍。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鸣区总人口603085人。其中:城厢镇51699人,城东镇52509人,太平镇29042人,双桥镇51273人,宁武镇34785人,锣圩镇42036人,仙湖镇33654人,府城镇50840人,陆斡镇53455人,两江镇36853人,罗波镇31393人,上江乡6140人,甘圩乡21177人,玉泉乡13374人,灵马乡34489人,马头乡22140人,东风农场5172人(不包括境内的南宁华侨投资区)。

2002年末,武鸣区总人口64.71万,其中农村人口53.91万。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共56.25万人,其中壮族人口56.08万人,占86.66%。(不包括境内的南宁华侨投资区

2009年末,武鸣区总人口6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4万人;壮族人口59.46万人。(不包括境内的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武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增幅虽比2013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高出南宁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南宁市六县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比2013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亿元,比2013年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58.6亿元,比2013年增长22.7%,第三产业,达到了两位增长。

2014年,武鸣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53∶20调整优化为26.3∶51.7∶22.0,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1.7%,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3.5%,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4.8%,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呈协调发展态势。

第一产业

武鸣绿色的行板

武鸣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耕地面积10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甘蔗、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等农作物产品,畜禽、渔业也同步发展。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县及广西木薯生产基地县。

农业是武鸣区的重要经济,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民国32年(1943年),武鸣区粮食产量为10296.4万斤,消费13092.6万斤,尚不足2796.2万斤。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1957年,武鸣区粮食总产量达9613.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58.3%;农业总产值4950万元,比1949年增长63%。1990年粮食总产量25970.4万公斤,比1972年增长31%,农业总产值23155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占67.02%、林业占2.19%、牧业占19.83%、副业占9.09%、渔业占1.87%。

2014年,武鸣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7.4亿元,增长9.0%;林业总产值4.6亿元,下降9.9%;牧业总产值36.2亿元,下降0.5%;渔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4.7%。粮食产量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38万吨,增长2.9%;糖料蔗产量190万吨,增长0.2%;木薯产量(折干)25.64万吨,下降10%;花生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21.6%;水果产量64.64万吨,增长12.2%;蔬菜产量95.74万吨,增长7.3%。武鸣区生猪出栏139.13万头,增长1%。水产品产量4.45万吨,增长4.7%。

第二产业

武鸣新貌

武鸣区工业发展基础良好,主要产业有制糖、淀粉、建材、造纸、饲料、医药化工、矿产加工等。武鸣区农副土特产品如甘蔗、烤烟、水果及建材和金属矿产铜、钨、锰等资源丰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生产原料,解放前至解放初期,武鸣区仅有一些手工业作坊,主要是烟丝加工、土法制糖、铁木农具制造、酿酒、纺织、缝纫等。1951年,工业总产值123万元,比1949年增61.84%。1952年,工业企业发展到12家,产值160万元,

1953-1957年武鸣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1.8%。1990年,武鸣区工业企业2067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6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6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拥有香山糖厂、东江糖厂、卷烟厂、染织厂5个大中型企业,工业行业发展到有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印刷、电力、机械、建筑材料、缝纫、木材加工、皮革及制品、金属矿采选、冶炼等20多个,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建材、化工、矿产为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工业体系。

2014年武鸣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12.31亿元(含两糖),比2013年增长9.8%,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219.97亿元,比2013年增长3.6%。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6.92亿元,比2013年增长11.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05.73亿元,比2013年增长3.5%。

2014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20.4亿元(含两糖),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9%。其中,工业增加值75.77亿元,比2013年增长4.6%。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99亿元,比2013年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36亿元,比2013年增长4.7%。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费量78.13万吨标准煤,比2013年下降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费量64.23万吨标准煤,比2013年下降6.2%。武鸣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消费量0.72吨标准煤,比2013年下降11.7%,其中,武鸣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消费量0.93吨标准煤,比2013年下降6.2%。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8%,轻工业总产值65.9亿元,比2013年下降11.9%。从主要产品产量上看,发酵酒精16万吨,比2013年下降7.6%,配混合饲料14.1万吨,比2013年下降6.9%,塑料纺织品6.2万吨,比2013年增长10.5%,瓷质砖15962万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39.4%,水泥313万吨,比2013年增长10.8%,人造板103万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0.5%。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1.7%,比2013年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亿元,比2013年增长20.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6.4亿元,比2013年增长8.0%,其中利润总额11亿元,比2013年增长9.3%;亏损企业亏损额0.1亿元,比2013年减少56.7%。

第三产业

2014年,武鸣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有24家,其中,批发业企业2家、零售业企业15家、餐饮业企业1家,零售业大个体1家,餐饮业大个体4家、餐饮产业1家。

2014年武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亿元,比2013年增长15%。其中,完成62亿元, 比2013年增长15%。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9亿元,比2013年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6.1%。餐饮业营业收入6.7亿元,比2013年增16.2%;商品零售额58.3亿元,比2013年增长11.8%。

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19.46亿元,比2013年增长20.5%,其中,武鸣区实现12.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0.5%。税收收入9.6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78.1%,比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6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21.9%,比2013年下降3.2个百分点。

201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7.4亿元,比2013年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亿元,比2013年增长1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9.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5%。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1元,比2013年增收2263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54元,比2013年增收1112元,增长12.3%。两个收入总量和增速均排在全市六县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2.6∶1缩小为2.5∶1。

社会事业

科技

1990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588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2人,中级1084人,助师级和员级4071人。

2009年武鸣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9项,引进农业新品种113个,推广新技术19项、优良品种22个;成功承办第十六届广西科技大集暨2009科普惠农“家电下乡”信息交流大会。

2010年武鸣实施科技项目6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立项15项,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教育

明代建有学宫、书院和社学,民间办有私学。1950年,全县小学校有639所(含教学点,下同),在校生22392人;中学5所,在校生1338人。

2009年武鸣投入3811万元,完成甘圩初中学生宿舍楼等3.53万平方米危房改造;清理了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高考本科上线率49.07%,继续位居全区前列。

2010年武鸣投入4114.65万元,完成3.41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3.01万人次、1020.37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10人次、263.02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193人次、1300万元。公开招聘100名特岗教师。拨款100万元奖励中考、高考先进学校和先进集体。

武鸣地区拥有十几所高中,武鸣高中更是广西十强高中, 著名高中有武鸣高中(省级重点)丶广西民族高中(省级重点) 。临近名校2013年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投入3.5亿元建设【南宁二中东盟校区(国家重点)丶广西希望高中(省级重点)】-属于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范围。

临近大学-属于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范围【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重点专科)丶广西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根据规划未来将打造一个大学城(东盟文教基地)-属于国家级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范围。

文体

武鸣县

2009年,壮族骆垌舞入选南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尼达妮”合唱团应邀参加全国民族民间文化国庆献礼演出,县歌舞剧团《亲亲的中国红》荣获建国六十周年原创歌曲大赛二等奖、《古岳铿锵》荣获全国民族民间歌舞精品展演银奖。成功举办“三月三”歌圩、新创民歌大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太平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10年武鸣投入986万元,为824个村点安装2.4万套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设备。成功举办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新创民歌大赛活动,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授予"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称号,《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师公舞》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卫生

2009年武鸣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52.86万人,参合率95.68%,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0.31万人次、4510.4万元。积极推进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大楼、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改造3个中心卫生院,完成5个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

历史文化

方言

武鸣使用的语言绝大多数为壮语,约60万人,约4万人讲新民话(客家话的一种)和横塘话(平话的一种)等汉语方言(主要分布于灵马镇、陆斡镇、府城镇),其余讲各种区境外来的方言。老壮文是1953年苏联语言专家应邀来到武鸣区双桥镇以当地壮话为基础,以拉丁字母为载体创造的文字。新壮文为改革开放后完全以拉丁字母创造了的一套文字系统,沿用至今。

另外,武鸣城区和府城镇有数千人说“军话”,当地亦称“街上话”。壮话把这种语言叫vahgun(详情见陆天桥着论文《广西“军话”及“军人”考》),即“军话”,说这种话的人叫buxgun,即“军人”,“说汉语”叫gangjgun,即“讲军”(不包括普通话、南宁白话等)。这种方言与北边的桂林话和柳州话以及各地的“桂柳话”不一样,它有5个调并保留了很多古入声韵尾,如ngotiknilianggjok“我踢你两脚”,桂柳话一般是ngotiniliangtsjo(或gjo)。外来移民基本上说桂柳话,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普通话是很多幼儿和青少年的社交和家庭用语,在很多公共场所也很流行。

民族特色

2006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

从1985年起,武鸣区连续举办了18届“三月三”歌节。

2003年后,武鸣区将“歌节”更名为“歌圩”。

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入选了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武鸣区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武鸣被认为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所在地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骆越文化。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师公舞》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2011年,武鸣区将“三月三“歌圩活动的主题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2014年1月14日壮族文明重要发祥地、壮族人口占86%的“中国壮乡”广西武鸣区获得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

风景名胜

武鸣八景:灵水;双桥伊岭岩;城西明秀园;濑琶文江塔;境北大明山;城东起凤山;北门黄道山;罗波潭。

著名人物

陆荣廷,(1859-1928)字干卿,原名亚宋,壮族,广西武鸣区宁武垒雄村人,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首领,当时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

李璧,(?~1525)字白夫,号琢斋,明代官员、学者,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学问渊博,弘治八年(1495)中举,明正德中进士。曾任浙江兰溪县、仁和县教谕。着有《剑门新志》、《名儒录》、《皇明乐谱》、《剑阁集》等书。

刘定逌,号灵溪,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人。相传他自幼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清乾隆辛酉(1741年),刘定逌年方20岁就考上了拔贡,乾隆甲子(1744年)又中了解元,乾隆戊辰(1748年)中了进士。入翰林院进修了3年后,担任翰林院编修。

林凤祥,(1825—1855)广西武缘(今武鸣)人,男,太平军北伐名将。壮族。

李开芳,(1811~1855),壮族,广西武缘(今武鸣区两江龙英村大李屯)人,太平军北伐名将。

李静诚,(1867~1944)旧桂系骨干。历任南宁军政府副秘书,龙州、梧州中关统税局长,广西都督府秘书,广西陆军第二师少将参谋长,广西督军署中将参谋长,广东督军署顾问,广西财政厅长等职,分掌刑名、钱粮、文案和交际。1917~1919年,两次出任广西省长。

卢绍武,(1906~1978)又名刘绍武。壮族。广西武鸣人。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宁兵暴。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7军第19师第56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5师第13团营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病逝。

陆兵,壮族,1944年10月生,武鸣区双桥镇八桥村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68年9月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现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甘祥梦(1929-01~1996-02-01)地方领导人。壮族。武鸣人。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市近郊第二区委土改工作队副队长,中共南宁市第一区委副书记,中共郊区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郊区区长,中共兴宁区委书记处书记,市农业局局长,南宁市副市长,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特约顾问。是中共第六、七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届自治区人大代表。

张国环,男,壮族,1956年4月生,广西武鸣人,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中央党校领导干部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政工师。现任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周氏大荒,世界知名美籍华人画家。周氏兄弟(ZhouBrothers)名列全球在世艺术家销售金额排行榜的前10位。

梁徐,(1917~)儿科血液病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武鸣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主持血红蛋白病课题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多篇。1992年被聘为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

覃宏才,1926年生,广西武鸣人。壮族。别名博达荣卫,字琥鸣,号乐酉,斋名荷之。大学文化,高中高级教师。民盟宜州市委教育支部主委并先进盟员。中国(全球)覃氏名人之一,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荣誉,博学研究员。

覃馥兰,女,1940年3月生,广西省武鸣人,壮族。副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在纺织厂从事医疗工作35年,主要研究纺织职业病的防治,任全国纺织系统结核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广西柳州市常务理事。

石轩萍,女,1943年生,壮族,广西武鸣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广西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南宁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宁市电影、戏剧家协会会员。

韦增欣,(1962-)男,广西武鸣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哲学博士,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优化与管理。

卓君,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年度总冠军,2011年受聘广西南宁旅游形象大使。2013年广西自治区最年轻政协委员。

名优特色

糕点类:锣圩七心糍粑;马头糯米卷;仙湖糯米饼;凤林糯节糕;双桥芭蕉糕;里建黄金糕。

粉食类:五色糯米饭;爽记鱼生及第粥;绿豆大肉棕;鸭血凉糯粽;红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陆斡猪肝粉肠;甘圩干捞粉;猪脚粉;灵马旱藕粉;田鸡粥、花鱼粥、鸽子粥、黄鳝粥、鸭脚稷红米粥;生菜包;豆蓉糯米饭;瓦煲饭。

肉食类:灵马鲶鱼;高峰界牌柠檬鸭;府城白斩狗肉;两江八宝鱼生片;锣圩爆炒羊肉;兰刀生鱼;天马带鱼;玉泉白斩鸡;上江土鸡;锣圩梅菜扣肉;灵源叉烧;里建炸鼠;南乳狗扣;手撕牛肉。

小吃类:扯扯糖;七寸猪龙供;双桥酸嘢;新科芒果馍;麻辣牛杂;小东街紫苏炒田螺;米粉饺;木薯馍;油炸糯米圆;油炸韭菜糯米馍;椒盐鸭下巴。

城市荣誉

武鸣县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百县林改典型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绿色生态能源示范县,广西文明县城,全区双拥模范县,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

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全区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区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0ebCD0HAQk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88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81秒, 内存占用1.41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