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重读《论语》
肆、<主体内容>
二、孔门的故事
由于《论语》是语录体,大部分是孔子与其弟子间的对话(弟子间的、或弟子与旁人的,我收录较少,因为感觉相当一部分没有那么重要和有感觉。),有些对话相当的精彩,简直就是话剧的素材。
虽然曾参、子张、子产等弟子也有出现,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弟子:颜回、子路、子贡。本节就梳理一下三人与孔子的互动,从中可以看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当然也可以感悟一些道理。
(一)颜回
“夫子爱颜渊之心,路人皆知。”----仿魏末晋初体
“你问夫子爱颜回有多深,71位门生也抵不上他1人。”----仿邓丽君体
“爱渊比你真,疼回比你深。”----仿张学友体
如何形容孔子爱颜渊都不过分啊!颜回去世时,孔子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先进篇 第十一》)
“啊!天杀我!天杀我!”这是多么严重的哀叹啊,是否可以理解为到达了最高级呢?他也不顾自己庄严的仪态: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先进篇 第十一》)
天下之大,没有第二个能让孔子痛苦和痛哭的了。到底颜渊有何能耐,能让作为尊师的孔先生,对一介弟子动此的真情呢?
(1)在学习能力上: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治长第五》)
子贡认为颜回的认知能力是自己的五倍(大约比喻的说法),孔子说连自己都不如颜渊,那将是怎样惊人的能力啊!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先进篇 第十一》)
没错,The ONLY one!颜回就是那唯一的一个啊!(其他3071位学员将会多么失落啊……)
(2)在和孔子的关系上: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先进篇 第十一》)
这一点虽然非常容易隐而不显,但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身为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老师,但谁愿意成天被刺头挑战?谁愿意被那些蠢笨没有眼力见儿的烦扰?谁愿意被逼问到无语且疲惫呢?----颜渊不会。----面对这样一个心明眼亮、进退得宜,却表面木讷、少言寡语,又是言听计从、甚合心意,还有许多其它多种优点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3)在品德操守上: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第六》)
安贫乐道的状态,我猜大约是孔子自己也做不到的。如果颜渊不死,会顺理成章的继承孔子的衣钵,搞不好还会发扬光大,甚至超越孔子,那样儒家和古代中国的格局也许会发生变化,孟子最多会排在第三,如此这般,真是难说啊。
不过颜回实在是太贫穷困苦了: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先进篇 第十一》)
搞不好他的英年早逝就和他一直的吃、穿、住、用都太简陋了有关,否则说不定也能活到孔子的年纪,再往下传,生生不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孔子对颜渊的感情超出一般的例证是他们之间不同于其他人的说话方式: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先进篇第十一》)
我想起当代民间一句至亲的人之间埋怨的话:“你死哪儿去了?!”这其中有一种“怨妇式”的哀怨、委屈、不满、撒娇、开心……等等复杂的情绪,有木有?如果是一般的师生关系,怎么可能这样呢?
即便是至亲,在对待颜回葬礼的问题上,孔子却过多的考虑了“礼制”和自己的社会地位:
11.9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先进篇 第十一》)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先进篇 第十一》)
怎么说呢,也是一种“守节”,但不免让我感到遗憾:爱仅是对方让你很舒服吗?爱是仅表达在口头和态度上吗?爱没有实际行动吗?怕别人说闲话?怕自己走路太累了?在颜渊忍受饥饿、寒冷、疾病的时候,孔子可曾帮助挚爱的弟子一把,把呼天喊地的爱落实在行动上?他应该没有,我只能感到深深的遗憾。
从另一个层面看,是否光靠品德学问、而没有实际生活的能力,也使生命难以为继啊…… 这是否也在提醒着我们,品学和钱力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基业长青?
而如果颜渊没有早亡,那条儒学继承发展的轨迹会更好还是或许……
本节的结尾就用颜渊对于孔子的评价吧: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篇 第九》)
在所有赞颂孔子的话中,我以为这是段位最高的,真的是响亮啊。我相信颜回是极聪明的,学养是深厚的,文采是斐然的,求学之心是诚挚的。我为他的早逝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而从孔子的角度,无论当面,还是背后----既然记录在册,那么大概率当时是被孔子所知的----听到这样的话,那份内心的喜悦与妥帖,肯定是带来极大的满足与享受的。
所以,在“言语”一项加上颜回,我想别人也是不会有意见的。
(二)子路
子路真的是好可爱啊!他是如此的真诚、率直!虽然被认为是鲁莽和粗简,还被亲老师喻言将不得好死(可悲的是果然应验),可是子路的“勇”一扫很多文人的迂腐衰气,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花花肠子,还讲义气,实事求是,不会用十分受用的言辞恭维老师,有时过于“真”和“直”,让老师觉得尴尬不适。
子路和老师的互动往往比别人更具戏剧性,表情言语都更加激烈一些,比如: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治长第五》)
你可以想象子路闻之喜的样子和心理活动,他可能拍手叫好,蹦起老高,心里高兴的地方大概有二:1、“哎呀呀,我最爱到处旅行探险了,好开心啊!”2、“你看看,老师肯定我了吧,那应该是我既勇敢又吃苦耐劳还忠心耿耿!”
然后呢,孔老师又打压了一下,给子路降降温,像这样揉揉又打打在他们俩之间多次发生,真的好欢脱。
下面这一则,料想子路开始时是满怀信心,后来的脸色应该不会太好看: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篇 第七》)
子路开始大概心想:“我的骁勇他们都比不上,我可带兵打仗的不二人选呀,老师肯定会选我的!哦耶!”
而孔子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再一想还真是有道理。“勇”当然是好的,但是一味的勇,不怕死的冲,这对士兵来说,大概是将帅希望其有的品质;而作为将帅来说,没有细致的考虑,而一味蛮干的话,结果难以保证啊。
所以如果是一个本质上怕死的人统领军队,应该会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吧:可能会宁可带兵撤退,也不会无故送死;可能很难打大胜仗,但也会减少伤亡吧。
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我也没有带兵打仗过,就此打住。
子路和孔子的互动散落在各处,这里就不过多的罗列了。总体来说,就我有所感觉的思想层面的引发而言,子路似乎没有牵扯到更多,所以关于他的篇幅较短。但我已明确表示过,我是很喜欢子路的,他的真性情勃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他最大的优点可能同时也让他面临最大的危险,我为他的早逝感到惋惜,如果有缘和他有交集,我会时常提醒他:“兄弟,注意点儿啊!”“兄弟,收着点儿啊!”这样,也许他可能得到善终,也会有更多的成就。
(三)子贡
子贡只被排在了“言语”的第二位,我看后的综合感觉,他不止于此。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籍于子贡之口问出来的,他很擅长提问和学习。而在他和孔子营造的气场中,我能感受到孔子的交流和表达都是舒服的,有一个很好的谈话对象,才能说出一些重要的话,这也从侧面反衬出子贡的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肯定的贤。
总的来说,我感觉子贡是论语内容推动者中最大的功臣,当然,这没法作太过肯定的断言,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以下三段,虽然也许没有颜渊说的那么深刻美好,但我见到了子贡一颗赤诚、朴实、谦逊的美好心灵:
19.23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篇 第十九》)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张篇 第十九》)
19.25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子张篇 第十九》)
没有经过考证,在说以上三段话时,孔老师是否还健在,因为有的感觉像在他过世后说的。但不管是前后,再一再二再三的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仰慕,并纠正别人认识的偏差,其拳拳之心,无需证明。
就以上不同人对子贡的高度评价,正说明了他的贤已经被不少人认同,而且还不是小贤,已经被认为具有了比肩甚至超越孔子的高度。
我感觉真正的集大成者,真正继承孔子正统衣钵的弟子是子贡,一路下来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是最有成效的。
* * *
这三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弟子,如果按在孔子心里位置排序的话,上是颜渊,中是子贡,下是子路。
颜渊的悟性之高,让人望尘莫及。不过太聪明的人会不会承受不了呢,就像黄蓉的妈妈。而就安贫乐道这一点而言,我和颜哥很像。不过总觉得他有点太仙了,而且我也不想如他一般压抑----也许他自己不觉得,但是我总觉得有点儿。颜哥啊,感觉只可远观吧。
子路的勇是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所以会非常羡慕,我们如果能均衡一下,对彼此都好些。路大兄弟会是很好的哥们儿吧。
相对来说,我更像、或者也希望自己是子贡的状态:好好学习、分寸适度、尊师爱友,实事求是,谦逊平和。
“一”和“二大”概算引入,我想比重最大的,应该是接下来的三个部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