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以后是不是恢复汉字的繁体字?!我们知道简化汉字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但简化字似乎也失去了部分汉字的意义。现在我们写字,也有打字。借助输入输出汉字设备(比如电脑、手机),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打出汉字了。虽说书写必须存在,但越来越多的“打字”,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汉字的原本形体。写个“(zhé)”字六十四画,很累的,但打字就不难了。
说到笔画,我们说多少画,也可以说多少划,为什么?因为最早的汉字是“画”的,也可以是在石、木等物体上“划”出来的。那么知道一些汉字的本来源头,对于学好汉语汉字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有一门学问,叫训诂。它是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的字义(或词义)。训诂分三类:形训、音训、义训。正好把汉字的音形意包括了。但今天我们谈的不是训诂,而是要大家掌握一些汉字的来源、本意。
木
它是个象形字。一横是土地的表面,下面是树根。可能古人把小树苗拔出来一看,“哦,原来树根这么多这么长啊,怪不得树木能长那么高大呢!”有了木,再详细点,树根怎么表示?
本
这个字很古老,在金文中,是“木”下加一点。到了篆文才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木的主根,其它意思都是衍生意。1. 木的根 :~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 :~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 :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 :~部。~体。5. 原来 :~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 :~国。~身。~位。~分(fèn)。
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它的本意——草木的主根——这样其他衍生的意义就好理解了。那木下加一横是本,是木之根,那木上加一横呢?有两个字:末、未。
末
它原始含义就是“尖端,梢”,就是树梢的意思。一棵树从根到稍,也就结束了,所以它还衍生出类似的其他含义:1. 最后,终了:~了。~尾。~日。~代。穷途~路。 2.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3. 碎屑:~子。碎~。 那为呢?
未
它原来指滋味,与 “味”同。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近似,都是枝繁叶茂的树木形。后来只用“味”表示滋味,“未”就不再表示原意了,只有衍生意。木上加一短横,是说树木生长正旺,虽然没到秋天,但树上的果子已有了滋味。 后来借指地支的第八位,在时间上代表农历的六月,方位上代表西南方,用的也是“未”的原意。那它后来衍生出哪些新意义呢?
1.基本义:没有,不。它衍生的新的基本意义非常有意思——“未”字否定过去,却不否定将来。与“不”差不多,但有时却不能当“不”讲。 比如“未来”这个词,它是说未来没来,但一定会来。明天就是未来,明天来了吗?没有。但明天不会来吗?一定会来。我估计古人看着树上的果子就想:嗯,果子已经有滋味了,将来一定会好吃的。那现在果子成熟了吗?还没有。那果子将来会不会成熟呢?一定会的。这有点“一叶知秋”的味道。2.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那接下来再把“木”做偏旁,那些字就多与木有关了。比如:样、杨,梁、栋、材、树、梳、村、林、檩、杜、朴、札、机、权、杉、极,等等。给“木”加偏旁,那些字也多与木有关。比如:休(休息)、林(树林) 、杰(杰出) 、宋(宋朝) 、沐(沐浴)、采(采摘)、闲(休闲)、困(困难),等等。
看看,求本溯源知道一个“木”字的原始意义能帮助你掌握多少汉字呀。学习中,我们耐心尝试着找一找汉字的原始意义,再看看它的衍生意义,积累下来很快你就会成为“汉字高手”。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