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蓓 编辑|王毕强 十二年一个轮回,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2013年初月入突破10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013年初月入突破10万
作者|曹蓓 编辑|王毕强
十二年一个轮回。
2007年那个只身来到北京的小镇青年,如今已经从容而自然地融入这个城市,以50万-100万元的年薪,在30多岁的年纪。
“在北京,这算是比较高的收入。”徐源(化名)语气平和,但很容易让人读出其对工作状态的满意,“房产经纪”对于他来讲,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职业”。
他只有并不怎么拿得出手的学历和家庭背景,是这个城市的楼市给了他跨越阶层的机会。
“5%的中介靠自己在北京买了房,一半在别处成了房主”徐源所在的地产中介,是一家很大的头部公司,今年是他在这个公司工作的第十个年头。现在的他,是北京某门店的店长,手下带着二十多个人。
每天的工作,除了联系客户、带客户看房以外,还会安排培训新人、管理店员。
“我刚入行的时候,没人带,没有资源,天天打电话,有时候要给同事买东西、请人吃饭,求人家带着去看房,见客户。”很幸运,第一个月,他就签了两单,对于一个新手来讲,并不常见。
2007年那年,北京纯商品住宅均价破万,如果看房价走势图,会发现在2007年上升的坡度很急。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到手两千多。“要付房租、吃饭,还有各种花费,不算高,但能活下来。”
第一次挣到“大钱”,是在2009年7月,“一个月挣了两万多,那时觉得真的是很多很多的钱。”在现在的他看来,这个收入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他在2013年3月,突破了月收入10万元大关,“那个月挣了11万多,2016年就更多了。”
就这样,徐源的收入随着北京房价一路走高。
只有一次例外,2017年年初,是北京房价涨得最快的一波,原本像这种“丰年”,正是佣金水涨船高,房产经纪腰包鼓鼓的时候,徐源却没挣到什么钱。“我觉得价格太高了,就劝找我买房的客户再等等,先别买,有的人听了,有的也执意买了。那时候从我手里买的房子,到现在基本都亏损10%-15%。”
其间,楼市经历了几轮调控。“最难的时候是2011年,当时北京出台了‘京十五条’,外地人购房须提供5年纳税证明,对多次购房、不符合条件的非本地户籍居民购房,由限贷升级为限售,那可以说是限购政策的开端。”徐源回忆。
就在那两年,北京的中介门店出现了最大的关店潮,10家店中有七八家关店,是北京中介市场变化最大的一年。
很多人离开了这行,徐源没有。
“做房产经纪这一行,首先性格要阳光,敢于和人打交道,其次就是要能吃苦,收入多少全凭自己。那种出门要打车、打伞防晒的人,做不了。”一般来讲,第一年普通新人平均年收入都在5万元,最难熬。只要能撑过一年,第二年基本上都是10万元,第三年20万元。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而且不在少数。徐源介绍,在这行里,50万-100万元年收入的大有人在,一个店里差不多平均有两三个房产经纪能拿到这个收入,占10%左右。
所以,大部分在北京做房产经纪很多年的人,都买了房,有的在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也有的在热点二线城市,当然,也有的在北京。“这部分人很少,大概占5%吧。”他说。
他自己也是不止一套房的房主。
2014年和2016年,他分别在西安买了两套房,2018年1月,又入手了山东德州的房子。
“基本都翻倍了。”他说,“山东的(收益)少一些,5000(一平方米)买的,现在是7500(一平方米)。”
“金融业的买家最痛快,老人买房最费劲”算了算,从刚开始入行到现在,徐源签单的客户,有120个。
坦白讲,如果是来自金融行业的客户来买房,徐源心里是大致有底的。
“银行、保险或者证券行业的人,他们对政策、资金环境、行情都了解得很多,对规则也很清楚,所以只看房子合不合心意就行。”按照徐源的经验,只要房源合适,这种客户的签约速度很快,中间并不需要额外花费很多精力。
但是老人就不同。
尤其是子女给老人买房的情况,即便是房源很好,子女很满意,家里的老人也会反复出现问题,“有的时候跟好几个月,最后也没买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徐源开玩笑地说,也算是一个房产经纪的必修课。
外人普遍把他们称作“中介”,徐源并不用这个词,他把自己称为“房产经纪”。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式的职业。
“2009年、2010年是房产经纪行业最乱的时候,中介费是可以打折的,单子是可以抢的,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这单落在哪家店、谁手里。”他回忆起那时候的“暗战”,店与店之间,经纪人与经纪人之间,互相提防。各个店面会装好几个屏蔽器,只要走进去,房产经纪、客户、房主的手机信号,统统被屏蔽,无法接打,用徐源的话来说,就跟特工一样。
晚上签约时,电闸被拉,电线被剪断;交完定金,房主被其他中介介绍的更高价买家“截和”⋯⋯翻开2010年的新闻,会发现随处是徐源说的中介“暗战”,直到2014年,情况才真正好转。
在几番监管的整治后,现在的中介行业,在徐源看来,越来越正规,这是他所盼望的,也是他坚持强调自己是持证房产经纪的原因。
从徐源内心来说,他希望被人认同,“以前房产经纪这一行的口碑不太好,人们提起房产中介,口气听起来都不太让人舒服,这怨不得别人,乱才会这样。”
逐渐的,一些细微的变化,让他相信一切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我入行的时候,还都是盲打模式,就是不停地给人打电话,问人家买不买房,就像现在很多人口中的骚扰电话一样。但实际上,现在这种盲打在我们店很少了,因为成功率很低。我们的业务中,更多是周边小区的到店咨询,其中老客户介绍的人和回头客的比例,已经占到30%,以前是很少的。”他认为这是一种信任,不仅仅是对某个房产经纪,而是对这个行业。
市场开始变得正规和透明,“以前只要双方同意,拿着身份证就可以马上过户,现在必须要一步步走。”
当然违规依然存在,“以前是在购房资格上违规操作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是金融杠杆方面的违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首付贷,现在还有。”徐源笑了笑,“哪个行业也不是完全干净,慢慢来吧。”
从他们自身来讲,很多年前从业人员的年限差不多在23个月,现在已经延长到50个月,流动开始变得缓慢,这也是积极的信号,他认为。
“房价重回三年前,回暖还要靠明年”徐源的电脑中,这一区域的每家店人均带看(客户看房)、单量、业绩等指标都可以看到,“现在基本是两天一个带看,是横盘的状态了。”
二手房最能反映楼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人比房产经纪更了解某个区域的楼市温差。
“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北京的二手房(价格)上涨了50%,我们这个区域的很多楼盘,从5万基本都到了7万,个别(楼盘)到了8万。”转折从2017年3月开始,到2017年8月份,整个地区二手房房价降幅达到15%-20%,直到今年3月的楼市“小阳春”。
那段时间确实是这两年来最好的时期,价格比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初整体高了5%,但正如大家所知,继2018年9月北京市管公积金政策收紧后,北京房贷政策中唯一“认房不认贷”的国管公积金随后在4月份收紧,明确对二套房贷款实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最低六成,且最多贷60万元。
“小阳春”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现在的房价水平,已经重新回到2016年的7月。”徐源说。相比今年3月有带看权限的房产经纪每人每天带看一个客户,到现在两天一个带看,市场冷暖立现。
有中介机构统计数据显示,7月机构的带看量环比下滑6.10%,市场热度依旧不高。另据该机构统计,7月北京二手住宅经纪机构的实时交易量环比6月增长6.86%,同比去年7月下降20.71%。交易均价为56835元/平方米,环比6月小幅下跌0.57%,基本一致,同比去年7月下跌3.90%。
“按照目前的情况,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后,体现了政府调控的决心,房地产调控暂时不会放松。从市场来看,目前北京楼市每月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还在2万套徘徊,市场并没有完全冷却。”徐源用笃定而平稳的语气,说出他对市场的判断,像是对北京楼市的运转了然于胸。
“如果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每月成交量在6000套-10000套波动,希望政策能稍稍放松,期待会先从取消认房认贷开始。”政策出现松动的信号,往往是从金融机构开始,这点徐源的体会最深。他说,房产经纪是离银行最近的人,打交道最多,从利率的变化,就可以看出风向。“我们有专门的人去对接,金融口的松紧,我们会第一时间得到通知。银行已经开始收紧放款、批贷的速度了。”
根据他的判断,如果从现在开始没有进一步的政策,在明年的11月份,如果经济开始进一步出现下行时,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开始慢慢退出。乐观估计,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整体房价还会再上涨,“我们觉得目前是政策的最后时。”
如果不被打断,徐源能从国内国际、政策、经济、市场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楼市的变化。没有人给他做定期培训,也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而他,一个学历并不出众的人,凭借在这一行摸爬滚打的12年,已经看起来对楼市的整个运作非常熟悉。不管这是否令人难以置信,那些听了他的话买了房的人,大多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