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开始对月球进行勘探。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以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工业上制取氧气、氢气方法有: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的;②水电解法制氢气:可在水电解器的两极上分别制得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③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H
2和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④氢能是理想的能源,但从上述两种制法看,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2)“嫦娥”和“玉兔”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用有机材料聚酰亚胺加入金或银制成的薄膜,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加入金或银的聚酰亚胺薄膜属于
材料。

(3)“玉兔”在月球岩石中发现了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
2SiO
4),还在月球物质中捕获到来自太阳风的Ar—36、Ar—38。①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Ar—36、Ar—38在原子构成微粒上的不同点是
。
【答案】(1)①沸点 ②负极 ③C H
2O
高温H
2 CO 水④制取氢气都需要消耗能源(2)复合(3)① 2②中子数不同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物质的构成和分类
【解析】试题分析:(1)①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②电解水时氢气出现在与负极相连的玻璃内,其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③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焦炭和水蒸气;反应条件为高温;生成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H
2O
高温H
2 CO 在这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元素被夺走,发生了还原反应。④由于上述两种制取氢气的方法分别为电解水、碳在高温条件与水蒸气反应;两个制取氢气的反应都需要消耗能源,制取出的氢气的价格较高;所以还不能广泛使用。(2)聚酰亚胺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金或银属于金属材料。所以得到的薄膜是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合成的新材料,属于复合材料。(3)①在Fe
2SiO
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列式为:铁元素的化合价×2 ( 4)×1 (﹣2)×4=0解得碳元素的化合价= 2。②Ar—36和Ar—38都属于氩元素的原子。根据原子的构成可知:它们在构成上的不同点是中子数不同。考点:空气的成分、电解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氢能、化学与材料、化合价的计算、原子的构成
2.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答案】C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和水》空气
【解析】试题分析: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B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D错误。故选C。考点:常见实验现象
3.2007年6月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一至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根据图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____。(2)用化学式填空: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上述“温室气体”是指
;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⑴混合物 ⑵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的燃烧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和水》空气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可知,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2)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组成和性质分析。①常用化肥分氮、磷、钾肥,以及复合肥,而氮肥可由氮气制造;且氮气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其化学式为N
2;②氧气能供给生物的呼吸,故其化学式为O
2;③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其化学式为CO
2;④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点评:学会正确判别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熟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4.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答案】B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和水》空气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的是物质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等,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B。 考点: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物。点评: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03%的二氧化碳,0.94%的稀有气体,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
5.(10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主要由
(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
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4)右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b.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1)氮气(2)B A (3)D(4)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瓶内氧气被消耗,压强降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集气瓶中(2分,只答出“瓶内氧气消耗,压强降低”得1分,只答出“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得1分)④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和水》空气
【解析】(1)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3)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4)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③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瓶内氧气被消耗,压强降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集气瓶中。④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